为促进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面推动我校与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整合,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企业需求与科技成果转化通道,3月31日,我校举办的“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场)技术对接会”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于线上召开。深圳市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主任谢照杰、坪山区科技创新局科技金融部部长丁珊、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秀萍,我校副校长郭建华、深圳研...
为将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将战“疫”期间丰厚的思政教育素材转化为打动人心的教育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部以“科学与理性”“感恩与奉献”“责任与担当”“尊重与包容”“逆行与成长”等主题开发了青春战“疫”系列思政微课堂。学部遴选教育部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示范课程展示成员、吉林省“精彩一课”一等奖获得者客洪刚、马程程、吕鹏、高宇轩、唐立平等教师组成微课讲师团,通过分享同学们身边战...
为帮助2019级本科生更深入地了解保研、考研,明确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互助氛围,3月27日,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以腾讯会议的形式组织开展了“群英荟萃 助力研途”朋辈辅导课堂活动。本次朋辈辅导课堂邀请到我校2017级本科毕业生,现湖南大学研究生李家瑶,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李博文、陈晓逸,上海大学研究生赫霖境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陈肯等学长学姐进行经验分享与辅导。活动由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王翘楚老师主持。...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阻断疫情在校园内传播,自学校实施封闭管理以来,学校一直叮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科学的个人防护,认真学习并践行防疫知识,积极配合学校静态化管理的要求,将宿舍防疫贯彻到底。勤洗手,远离病毒。勤洗手是健康防护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洗手时采用科学的七步洗手法:涂抹洗手液后依次洗手掌、背侧指缝、掌侧指缝、指背、拇指、指尖、手腕及手臂,洗手时长应充足,保证流水冲洗时间达到15秒,...
近日,《2021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在2022年第3-4期《人民教育》正式首发。其中,附属小学从加强学生课堂体验开始,落实“双减”政策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案例介绍了附属小学从儿童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出发,提出“有根源、有过程、有个性”的率性教学,立足情境/具象、操作/体验、对话/省思三个关键点,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其学习兴趣,从而让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加优异的经验和做法。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
春天本是最具诗意的季节,但一场疫情的“倒春寒”让我们的生活慢了下来。在这段静态管理的时光里,文学院推出“疫隔两念化诗情——师心诗情”特别活动,由学院教师挑选经典诗篇或原创诗作,录制朗读视频,用诗歌向同学们传递温暖人心的力量。第一季活动中,刘建军教授朗读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刘雨教授原创并朗读诗歌《是否可以》;高玉秋教授朗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高长山教授朗读朱熹的《春日》;姬蕾副...
3月30日,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召开学院党委扩大会议。学院党委委员、党政领导班子和学院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耿昕主持。会上,耿昕向全体参会人员通报了校园内学校疫情防控和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对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在静态管理期间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随后,耿昕传达布置学校党委下发的《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保卫战的通知...
近日,面对省内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在特殊时期提高线上课堂质量,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我校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务处合作特开设了“战‘疫’·一线课堂”栏目,选取典型教学案例,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参考。本期带来教学案例——探寻“系统”本质,从“信号”分析起航。探寻“系统”本质,从“信号”分析起航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年级:本科二年级面向专业:电子信...
3月31日,《人民日报》以“培育创新土壤 滋养创新精神”为题,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学环境如何营造三个维度,对我校“创造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同时,《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头条、人民网吉林频道头条对此也进行了报道。附:相关报道链接1.《《人民日报》报道2.《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头条报道3.人民网吉林频道头条报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迅速反应、主动应战,第一时间启动就业工作应急预案,大力开展“2022届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针对学生实际需求统筹部署推进就业工作,全力确保天天有宣讲、周周有双选,打造就业工作“免疫模式”。静态管理期间,中心将线下招聘全部转移至线上,已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四川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珠海格力集团、长春市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