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栏目以“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为题,对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党委书记杨晓慧进行访谈。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的根本要求。杨晓慧委员表示,当前要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需要以课程思政、学科思政、日常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教师思政这六大方面为着力点,即“构建课...
5月27日出版的《光明日报》以“加强公共危机教育 践行生命至上理念”为题,对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刘益春进行访谈。 刘益春代表在访谈中谈到,要使教育效果行之有效、应对能力显著提升,离不开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加强,应尽快建立公共危机治理部门治理能力专业标准,以行业标准要求的方式促使相关行政人员形成知识储备,增强依法进行公共危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附:《光明日报》相关报
5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聚焦两会栏目以“迎难而上 锐意进取”为题,对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刘益春进行了访谈。刘益春代表在采访中谈到,今年面临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做好疫情防控等大考大战相互叠加,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大考之年更要担当作为。中国人民向来就有愈挫愈勇、愈险愈进的精神品质,他坚信只要全国人民勠力同心,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完成。2020-5-23 CCTV...
5月28日,中国网教育频道以“人大代表邵志豪:教育精准帮扶,让师生拥有更光明未来”为题,对全国人大代表、我校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进行了访谈。邵志豪代表结合我校附属中学对接黑龙江省甘南县的“国家级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准帮扶”项目实践,阐述了教育精准帮扶的涵义、成果、意义等内容,他还表示,使用线上平台进行教育帮扶,可以省去教师的时间、路途成本,组织更为便捷,让更多学生受益。附:中国网教育频道相关报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在国际汉学院留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国际汉学院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以线上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带领全体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5月26日,学院组织留学生代表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百元首先带领与会留学生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
5月27日,《光明日报》以“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核心素养”为题,对全国人大代表、我校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进行了访谈。邵志豪代表认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和关键特质,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堪当时代大任的新人,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发展素质教育。 此前,5月9日,《光明日报》分别以“让在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不敢不忙”为题,对邵志豪代表进行了访谈。 附:《光明日报》5月27...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4月8日教育部发布文件,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我校作为首批确定的48对“一帮一”高校之一,结对帮扶湖北师范大学。“一帮一”行动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筹安排,第一时间与湖北师范大学进行了联络对接,制定工作方案,迅速推进各项...
为进一步构建长效性、品质化的诚信教育体系,切实自觉地立足本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力克服疫情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制约,以“至诚向善,崇信润身”为主题,创新性地启动实施云荐读、云荐赏、云荐行等“云端”诚信教育系列活动,确保诚信教育不断线、不缺位、不失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每年5月设立为诚信主题教育月,依托中国银行在全国高校设立的首个“大学生诚信教育基地”,开展诚信作品征集、诚信...
【编者按】抗疫扶贫合力攻坚,助农助教决胜小康。2019年8月,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定点扶贫高校,对接吉林省通榆县为其提供帮扶。自结对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部直属系统扶贫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精准对接通榆县需求,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合力做好定点扶贫工作。近日,我校扶贫干部鄂义强、王帅带着组织的信任、学校的嘱托和通榆县的厚望,担任通榆县副县长、瞻榆镇东关村驻村...
在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积极利用学科优势,因势利导,发挥思想指导、价值引导、心理疏导作用,充分挖掘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蕴藏的精神力量、育人元素,推出系列教学科研活动,以学科视角解读中国抗疫实践,让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变成鲜活课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使广大青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看到温暖、看到力量、看到责任、看到希望,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