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学习强国平台以“战“疫”一线纪实∣东师传媒感恩接力,师生携手把爱传递”为题,报道了我校传媒科学学院感恩接力活动。当天,新华社客户端以“同心战‘疫’待春归 感恩接力暖人心——记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爱心传递活动”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截止目前,浏览量近80万。附:相关报道1.学习强国——战“疫”一线纪实∣东师传媒感恩接力,师生携手把爱传递2.新华社——同心战‘疫’待春归 感恩接力暖...
3月2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以“致敬!坚守在学校里的那些医护工作者”为题报道了我校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出的先进事迹。附:相关报道链
3月22日,新华社客户端吉林频道转载了“东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推送“战‘疫’|平凡中的不凡”,对我校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文章仅发布一小时,阅读量已接近15万。
目前,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3月20日、21日,《吉林新闻联播》邀请我校两位教师——坚守校园战“疫”一线的夏华楼学生临时党支部书记、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尹奎杰教授,9舍学生临时党支部书记、心理学院院长校盖笑松教授,作为访谈专家,解读“疫情防控居民义务”,提出“适度心理疏导 保证身心健康”的相关建议。附:相关媒体报道1.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专家访谈:解读疫情防控居民义务2.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专家访谈:适度...
3月1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新华社、央视频等多家中央级媒体对我校静态管理战“疫”工作进行了报道,并转发了由校团委摄制的《东北师范大学静态力量》战“疫”纪实短片。吉和网、今日头条、澎湃新闻、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等媒体转发,我校战“疫”工作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附:相关媒体报道1.《人民日报》客户端2.《光明日报》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4.新华社5.央视频6.吉和
近日,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对我校将战“疫”临时党支部建在学生宿舍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报道中指出,为了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从3月15日开始在校园内实行静态管理政策,学校党委决定在每个宿舍楼成立“学生宿舍临时党支部”,每个楼层还成立1个临时党小组,着力解决静态管理给学生带来的不便。临时党支部书记由已住进校内的学院(部)党委书记或者院长担任,学院(部)骨干辅导员...
3月15日,中国教育报客户端以“吉林疫情吃紧,东北师大附中为全省高中生上公益网课”为题,报道了我校附属中学在吉林省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从3月14日以来每天为全省高中学子带来一节公益直播课的举措。此次公益网课是东北师大附中“1+N深耕计划”2022年第二季主题活动的一部分,由学校面向全校招募直播授课教师志愿者,内容一方面是面向高三学子的高考备考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是面向高一和高二学子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
3月4日,《光明日报》两会特刊开设了“学史增信——代表委员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栏目,并以“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为题,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党委书记杨晓慧。杨晓慧委员表示,理想信念铸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政治品格。杨晓慧委员介绍,东北师大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
3月6日,《中国教育报》以“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专访邵志豪代表: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我们已在路上,期待地方政府鼎力支持”为题,发表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我校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的专访文章。邵志豪代表表示,县中要走出发展困境,首先要稳住生源。他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一所城市示范性高中精准对接帮扶一个县域所有普通高中。城市示范性高中要做到三“送”——全学科送课下乡、全方位送培下乡、每学期集中组织一次送教下...
近日,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中国吉林网、吉林融媒等多家媒体平台分别以“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东北师大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团队”“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团队:聚焦农村教育 培养高端人才”“东北师范大学有一支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团队”“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团队:聚焦农村教育,培养高端人才”为题,报道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