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承办的2023年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四周研修项目顺利结业。该项目由我校与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联合策划和申报,来自蒙古陶立特中学和达尔罕彩虹中学的34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为了帮助学员们提高中文水平,我校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设计课程,通过沉浸式汉语学习模式,以汉语和口语课程为主,以中国文化课程以及语言实践课程为辅,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培...
8月12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主办,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东亚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社会科学处承办的中国日本史学会2023年会暨“东亚视域下的日本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东育教授,特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杨伯江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宋成有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
8月11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我校社会科学处、美术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暨“新文科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范式——高等教育一流专业建设交流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国内5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我校副校长薛利锋、吉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克力、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职副主席朱少芳依次在开幕式上致辞。研讨会由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院长李...
8月3日,2023年东北六校校长论坛在吉林大学举行。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我校校长徐海阳、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弛等出席论坛。会议由张希主持。 在论坛交流环节,徐海阳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深刻变革,对师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实践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重构教与学的关系,推动任务引领、问题驱动的...
7月29日,由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主办、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世界史与区域国别研究研讨会暨世界近代史学会理事会”在长春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期刊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唐科教授主持。我校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韩东育教授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了深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世界史学界不应缺席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建设,只有知晓每个国家...
7月28-29日,受校长徐海阳委托,我校副校长邬志辉一行远赴700公里,专程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实验中学和乃林镇甘苏庙村新生家,为我校2023年国家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计划录取的双胞胎新生安靖远、安靖川颁发录取通知书。这是我校首次开展为新生专程颁发录取通知书活动。 邬志辉代表学校为两位新生颁发录取通知书,祝贺他们通过国家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计划,进入东北师范大学学习。他鼓励新生要认真读书,...
2023年暑期伊始,为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环境生态学》杂志社、我校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协办的“2022-2023学年青少年科技竞赛优秀学生发展支撑暑期实践活动”在我校圆满完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普部主任陈永梅、我校环境学院院长周丹丹教授为活动致开幕词。我校...
近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东亚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东亚视域下的中国与世界”学术座谈会。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王建朗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研究员,上海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章清教授,江苏省史学会会长、扬州大学周新国教授,河南省史学会会长、河南大学人...
为进一步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落实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相关要求,按照学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部署,7月27日至28日,校长徐海阳、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常青、副校长薛利锋分别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深入师生,对两校区体育场馆、施工工地、实验室、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超市、图书馆、博物馆等关键点位和重点场所进行专项检查,部署安全整改工作。 徐海阳在检查中强调,各单位要...
7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在我校正式启动,来自全国40多个地理学人才培养单位的200余位专家、带队教师及学生参加实习。本次联合实习由全国大学生地理学野外联合实践教学高校联盟、全国高校地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联席单位、教育部全国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主办,由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 开幕式由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