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光明日报》以“科学定位各展所长创一流”为题,刊发了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校长刘益春的采访。刘益春代表表示,不同类型高校只要科学定位,借助各自特色优势,回答好服务什么国家重大战略、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核心问题,就能在各自领域各展所长、争创一流。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东北师范大学有6个学科入选,学校积极借助这些学科优势,以培养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卓越教师为己任,...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新学期如期拉开了帷幕但谁也没有料到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又一次突如其来每日变化的新冠肺炎确诊数字时刻牵动着东师人的心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为了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东师校园内防疫抗疫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日常生活篇特殊时期,特殊对待食堂在餐桌布置好了隔板并鼓励大家错峰就餐食堂的工作人员全部配戴口罩并每日进行核酸检测东师学子在吃得好的同时也能吃得更加放心为抵御外界病毒入...
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持续优化教育评价”为题,刊发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刘益春的采访。刘益春代表表示,教育评价要尊重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避免通过评价使学校办学目标趋同化。刘益春代表指出,我们要从人才培养、科研、大学社会服务等方面着手优化教育评价。首先,人才培养应体现人才成长规律,既要关注人才培养评价方面不能量化的部分,...
3月4日,《光明日报》两会特刊开设了“学史增信——代表委员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栏目,并以“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为题,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党委书记杨晓慧。杨晓慧委员表示,理想信念铸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政治品格。杨晓慧委员介绍,东北师大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
3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在专栏“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代表委员议国是”中,发表了题为“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的文章。《人民日报》就“鼓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这一主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校长刘益春教授。刘益春代表表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要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形成长期的培养机制...
3月6日,《中国教育报》以“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专访邵志豪代表: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我们已在路上,期待地方政府鼎力支持”为题,发表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我校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的专访文章。邵志豪代表表示,县中要走出发展困境,首先要稳住生源。他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一所城市示范性高中精准对接帮扶一个县域所有普通高中。城市示范性高中要做到三“送”——全学科送课下乡、全方位送培下乡、每学期集中组织一次送教下...
近日,我校政法学院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方宁顺利通过遴选,荣获高校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奖励基金,此次获奖为我校首次获奖,获奖人员中本科生仅10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经教育部...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网发布公告,经国家出版基金专家评审并报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对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予以公示,我校出版社申报的“国际教师教育思想史研究丛书”入选,这是出版社连续三年有选题项目获得该基金资助。“国际教师教育思想史研究丛书”由王长纯、饶从满两位教授担任总主编,计划出版七册,包括《国际教师教育思想史研究论纲》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六个国家近代以来...
近日,我校分析测试中心在2021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组织的“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高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取得了综合评判分数95.5分(总分100)的优异成绩,获得合格(满意)结果。为促进高校实验室分析测试水平的提升,强化高校实验室出具证明性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和规范性,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于2021年10月组织开展了“未知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高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心11人组成的检...
近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吉林省第十七批创新创业人才资助入选人员名单和2021年度吉林省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名单。我校化学学院教授毕锡和、物理学院副教授董永军分别入选。创新创业人才资助项目主要是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重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人才予以资助的人才资助项目,每年评选一次。截至目前,我校已获批25项。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