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至11日,“2019·南南人权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要围绕南南合作和人权发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我校教师尹奎杰教授受邀在“南方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与经验”分论坛上做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的基本经验”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南南人权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联合主办,每两年一届,2017年首次举行。“2019·南南人权论坛”的主题是...
近日,我校化学学院吴兴隆教授课题组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等化学化工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再利用领域取得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作为高效储能装置的锂离子电池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可工作寿命并非无限。随着其性能的失效,定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锂电池,如处理...
12月5日,教师教育研究院召开了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学校副校长郭建华出席会议。教师教育研究院工作人员及全体学科教法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广主持。会上,郭建华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从“主要做法及成效”“现存问题及分析”“发展思路及规划”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及我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方向。他强调,过去的一年中,教师教育研究院明确发展定位,同关联部门及学院...
12月8日,第十三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北京揭晓,我校化学学院毕锡和教授入选第十三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设立于2007年,旨在奖励从事生命化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并在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共有225位优秀科学家获奖,其中有19位获奖者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2日至5日,首届“一带一路”中泰高校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欣代表学校参加活动。论坛上,张欣以《AI时代的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为题做主旨演讲,集中介绍了十五年来我校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所进行的开创性工作,并围绕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此前,我校已将现代远程教育课程《青少年心理学...
12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全国高校2020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在长春闭幕”为题,对我校就业工作进行报道,这是《新闻联播》第14次报道我校就业工作。 此前,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平台、吉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招聘会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投入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一批吉林“金课”,选树一批教学名师,12月7日至8日,首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我校逸夫教学楼智慧教室举行。吉林省教育厅厅长李晓杰、副厅长孙长智到现场观摩了课堂教学、说课和专家点评等比赛环节。在本届大赛中,我校经...
12月7日,由吉林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主办,我校政法学院与吉林省委党校法学研究部共同承办的吉林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党的领导法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办。吉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傅铁铸,我校副校长王占仁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党内法规研究会会长、我校政法学院院长尹奎杰主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傅大鹏做年度工作报告。中央党...
近日,由我校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青年教师王硕导演的纪录片《郑德荣·信仰的力量》(又名《信仰之光》)荣获“第25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长片十佳作品。同时,我校青年教师贾若在2018年6月拍摄完成的郑德荣教授纪录片——《赤子情怀 信念永恒》也荣获第十三届“大乘杯”全国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纪录片三等奖。《郑德荣·信仰的力量》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吉林广播电视台、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摄制,是...
12月3日,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特约监督员聘任大会在省法院法官培训学院举行。省法院副院长张启文宣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聘任特邀咨询员的决定、聘任特约监督员的决定。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杨维林为特邀咨询员、特约监督员颁发聘书并作了讲话。我校校长刘益春教授、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受聘特邀咨询员,政法学院院长尹奎杰教授、刘亚娜教授受聘特约监督员。 本届共有20人当选特邀咨询员、40人当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