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格拉斯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Haralampos N. Miras应邀莅临我校化学学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多金属氧簇结构设计与合成”的学术报告。Haralampos N. Miras,格拉斯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担任EPSRC 同行评审专家、Materials 编委、"Self-Assembly of Supramolecualr Coordination Compounds" 编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用于能源应用(H2 生产、水氧化、催化过程等)的金属氧化物/硫属化物基表...
近日,我校化学学院院长朱广山教授团队的常进法教授、邢子豪副教授在能源小分子电催化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能源是人类文明和工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撑。传统化石燃料能源的快速消耗不仅加剧了全球能源危机,同时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推动清洁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化技术的发展,如电解池、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将为人类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能源...
2025年4月13日下午,应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戴彧虹研究员莅临我校,做客数苑大讲堂,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有限资源,无限可能:解锁资源分配中的数学优化》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扶先辉教授主持,包括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生在内的近百名师生现场聆听了戴彧虹研究员的精彩报告。戴彧虹研究员以区域搜索、交通均...
3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院士应邀莅临我校化学学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面向生命健康的智能生物分析化学”的学术报告。李景虹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办纳米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秘书长。第十二、十三、十四届...
近日,我校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赵永云研究员团队在生物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名为“双锁RNA追踪器”(Ducker)的新型无标记基因编码生物传感器。这一创新性成果通过独特的构象转换策略,实现了对活细胞中天然RNA时空动态监测,为研究RNA在细胞内的复杂动态反应网络提供了一个通用且稳健的平台。相关成果以“Allosteric genetically encoded biosensor for spatiotemporal monitoring o...
近日,我校化学学院朱广山教授团队在海水提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来构建分子印迹多孔框架材料,以满足直接从海水中捕获铀酰离子的需求。该工作为开发快速、高容量的海水提铀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以“High-capacity uranium extraction from seawater through constructing synergistic multiple dynamic bonds”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Water》上。海水中含有最大的铀资源储量,约为...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赵钊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丽丽研究员团队合作在新型超材料应用领域取得系列综述性成果。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Physics Reviews》和《Advanced Science》上。超材料是一种在过去十年兴起并飞速发展的具有独特性质的人造材料,其潜在应用未来可能会在通信、传感、医疗等多个领域带来革命性改变。基于超材料的传感器可以使新一代智能传感器实现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宽检测范围,并...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张铧坤教授团队在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RNA结构和染色质高级构象是国际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因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而备受关注。特定的RNA二级结构影响RNA的稳定性、剪接、转运和翻译效率,而染色质的三维结构通过环状结构和拓扑关联域等特征,影响基因与调控元件的相互作用。这些机制协同作用,使植物在发育和环境响应中实现精确的基因表达调控。2024年,该团队围绕“植物体内RNA结...
近年来,我校地理科学学院于子成教授领衔的湿地生态与环境变迁研究团队在泥炭地的形成演变、生态过程与功能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获批多项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参与撰写重要国际报告,承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对推动我校地理学科建设以及提升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泥炭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虽仅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约3%,却累积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储量,过去一万多年以来持续发挥自然碳汇作用。我国泥炭...
近日,我校刘益春院士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团队发展了一种具有极低锌离子扩散活化能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研制出Ah级超快速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相关成果以“Amorphous organic-hybrid vanadium oxide for near-barrier-free ultrafast-charging aqueous zinc-ion battery”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 15, 10769)上。安全、长寿命、超快速充电电池是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