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现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4年9月被学校授予2023-2024学年(第九届)“教学优秀奖”荣誉称号。

“我希望自己在课堂上的身份从‘教育者’转换成‘引导者’,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都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高效更加主动地完成学习,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不负大学时光,不负青春梦想。”这是王晓丹老师对教育的理解,而她也是这样做的。
管理学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两者缺一不可。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学习和研究上,艺术性则是要求在应用中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制宜。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管理学,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何在商科本科教学中传递出管理学的这一特殊性质? 如何能培养出有独特鲜明管理风格的学生? 这正是王晓丹老师从教22年来孜孜不倦探索的问题。如何让抽象的理论立体化? 如何让理论启发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如何让学生洞察世事通达人情? 这是每堂课之前王老师要问自己的问题,也是她每堂课要达到的目的。也因此,她的每一堂课都不同,有故事、有数据、有讨论、有争执、有合作、有对抗、有角色扮演、有情景呈现…… 正因为每节课都充满了“惊喜”,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在老师的引领下会主动从“惊喜”中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王老师也总是会用幽默风趣的教学归纳让原本枯燥的理论鲜活且记忆深刻。尽管课堂总是趣味性的,但王老师也会以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要求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每一次的课后作业上总有老师一大段一大段的批语、建议和讨论,每一次的小组活动上总有老师认真准备的各种讨论问题和评分标准。她是同学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所以课下学生都亲切称王老师为“晓丹姐”,这一称呼也从王老师二十几岁叫到了四十几岁。直到现在,学生们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的时候,仍是愿意第一时间去办公室找王老师谈心解惑。
王老师热爱工作,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不仅上班时间在学院能看见王老师的身影,下班甚至周末王老师也常常待在办公室,随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潜心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在很多人看来单调无趣的教学科研生活,王老师却乐在其中。“做科研就需要我们沉淀下来,静下心去,就能从中领悟到乐趣,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这是王老师经常对研究生们说的一句话。秉持着严谨踏实的研究者态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她会经常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跟热爱科研的学生们一起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讨论阅读文献,探索数据处理的方式……不论多么繁忙疲惫,王老师还会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最近学习状态怎么样呀?”“上次比赛结果如何?”“夏令营面试还好吗?”“加油!”……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我喜欢静下心来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我喜欢看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理念:
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理念解读:
教师的真正本领,并不在于能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是“打火机”,重点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点燃起来;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茫茫知识的“草原”。
教学优秀奖,用于表彰在我校工作5年以上、积极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积极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