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我校在通榆县开通镇小冰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举办了“弱碱低产耕地小冰麦新种植模式”鉴定会。鉴定专家组认为:“小冰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引进的栽培模式、种植模式可明显增加亩穗数,具有较高增产潜力。新的施肥方式将土壤pH从8.4降至 8.2 ,明显降低土壤pH。该小冰麦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种子纯度达99.5%。”
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12月,吉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协会、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地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通榆县开通镇人民政府四方签署了《共同做好省级“小冰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推广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合作协议》,我省唯一一家省级小冰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小冰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落户通榆县开通镇。
小冰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占地12公顷,今年4月份引进小冰麦33号品种试种,通过“引入良种+良法+订单农业”的模式,改进小冰麦的播种方式、施肥方式,规模化推广小冰麦种植,按照“科技兴农、标准兴农、质量兴农”原则,为镇域内小冰麦产业高质高值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与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订单种植的方式,让农户吃上“定心丸”,保障农民在销售环节的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农户种得出、卖不出的顾虑。
鉴定会上,开通镇农业站站长敬彬说:“今年种植的小冰麦33号品种,就目前长势来看,每公顷产量能达到11000斤以上,可增加经济收益6000余元。小冰麦种植周期短,4月份种植,7月份成熟收割后还可复种白菜或其他蔬菜,有效实现“一块地上两茬收”的产量最大化,让农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明年我们打算在跃进村全面推广该品种,实现规模化化种植,切实将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落到实处。”
小冰麦是已故中科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郝水先生于1978年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野生天蓝冰草中的重要经济性状基因转移给北方硬质春小麦,并首次在国际上创建了两套完整的“小冰麦二体异附加系”。1987年完成农业部八•五攻关项目,以“小冰麦二体异附加系”为亲本,在“小麦亲本评价与创新研究”项目中的相关指标通过国家教委鉴定,其研究成果在1988年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继之以小冰麦为亲本与普通小麦杂交,通过常规育种和系统选育方法在1992年培育出第一个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
1997年“应用染色体工程把天蓝冰草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基因转移给小麦的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小冰麦33”于1995年获得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新品种审定合格证书,并在全省部分地区开始推广。继小冰麦33之后又陆续培育出了小冰麦34、35、36、37等新品种。
小冰麦的优势是质优、高产、多抗(抗冻、抗病、抗蘖、抗锈性、抗逆性强);生长期短,耕种的季节是春寒料峭的3月中下旬,收获在一年中气温最高的7月下旬。小冰麦面粉的优点是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高,蛋白质含量17.99%,湿面筋含量40.7%,均优于加拿大西部、美国北部春麦等国际产品,更远超河套平原、北大荒等国内著名品牌的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