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第十一届吉林省科协研究生论坛暨第一届“求是杯”生态环境类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大赛

发布时间:2024-07-30 供稿单位:环境学院 撰稿:刘国峰、闫异佣 网络编辑:王梓涵 浏览次数:

  为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搭建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平台,7月27日,第十一届吉林省科协研究生论坛暨第一届“求是杯”生态环境类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大赛在我校环境学院举办,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17名研究生进入决赛。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国际联络部)部长方艳红,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我校科学技术处处长李阳光、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活动。环境学院院长周丹丹主持开幕式,环境学院副院长曲蛟主持此次大赛。

方艳红代表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发言,她表示,举办全国性的研究生大赛是为了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助力研究生群体拓展学术视野,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学术潜能,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成长,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科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与学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创新·绿色·低碳”大赛主题,参赛选手围绕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等研究方向进行了激烈角逐。在前期初赛的基础上,来自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和我校的17名选手顺利入围进入决赛,比赛采取现场竞赛形式进行,分实践创新类的博士研究生组、硕士研究生组和学术创新类的博士研究生组、硕士研究生组,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和三等奖9名。

在实践创新类的博士研究生组比赛中,我校环境学院张思欣获一等奖、同济大学的田晨昕获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卢治宇和中南大学的万雨函(李琦)获三等奖;在实践创新类的硕士研究生组比赛中,我校环境学院的王羽菲获一等奖、伊犁师范大学的曹师虎获二等奖、武汉理工大学的罗明和华中师范大学的郭伟鸿获三等奖;在学术创新类的博士研究生组比赛中,南开大学的邓鹏获一等奖、南京大学的施元基获二等奖、南开大学的康为露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康志超获三等奖,在学术创新类的硕士研究生组比赛中,河海大学的张舒佑获一等奖、天津大学的李欣宇获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陈沁怡和延边大学的彭玉玺、西藏大学的潘云川获三等奖。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高文财主持论坛及大赛决赛的闭幕式和颁奖典礼。

本次大赛,邀请长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孙炜宁、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分院总工张勇、长春城投生态环保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浩、吉林省惠津环保集团董事长贾春明、吉林省拓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春彦、吉林省师泽环保集团总经理崔朋、吉林省泽盛科技有限公司(长春)总经理李润琴担任实践创新组评委;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尤世界、吉林大学教授董双石、南开大学教授胡献刚、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艳彪、清华大学副研究员孙猛、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祝惠、长春工程学院教授田曦担任学术创新组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