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东北师范大学校级理论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研讨了教育部近期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心组成员杨晓慧、刘益春、王延、马晓燕、韩东育、郭建华、兰恒斌、常青、王占仁、徐海阳、柏维春、薛利锋及学校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党委巡察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学习。学习会由党委书记杨晓慧主持。
党委副书记王延作了题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精神传达”的辅导报告,系统阐述了《规定》的工作要求,并从总则、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培训、考核与评价、保障与管理五个方面详细阐释了《规定》的具体内容。随后,与会领导结合学校实际,围绕《规定》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校长刘益春在研讨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承担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中坚力量。全校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规定》的相关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发掘不同学科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合力,切实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力争产生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时代所需的学科、教师和学术成果,不断培育出“又红又专”、民族复兴所需的时代新人。
杨晓慧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大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相关决策和部署,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表现出色,有力推动国内疫情防控态势向上向好发展。这一良好局面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广大思政课教师无数日夜的默默付出和辛苦劳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党组也多次召开会议、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高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秉持“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维护和发展东师建校70余年来所形成的社会声誉、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