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创造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具有东师特色的“金课”。近期,“东师新闻”栏目以访谈、侧记、撰文等形式,陆续对学校首批6个示范课堂进行展示,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ABA行为塑造——以一个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干预为例
授课教师:心理学院副教授 郭娟
很幸运,我的课程《儿童异常心理学》中的“ABA行为塑造——以一个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干预为例”入选学校“创造的教育”示范课之一。下面我介绍一下参与本次教学实践的设计思路及体会。
在教学前,我对教学背景及与以往教学的不同都进行了分析。首先,我对课程的功能、地位、价值进行了定位。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应用是和异常儿童心理学这门课每个章节联系都很大的一节课,也是其他各种干预范式的基本构成元素,ABA 应用的学习对学生未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帮助很大,本堂课以一个自闭症儿童为例应用ABA进行言语干预,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行为干预理论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把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信心、情怀及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比率越来越大,据统计不同国家自闭症儿童的比率一般都在6%以上, 联合国大会决议从2008年起,4月2日为自闭症日)。
其次是对学生特点的分析。知识经验特点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本堂课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如行为主义理论、言语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自闭症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等,为了课堂效果好,本节课前,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的复习和预习作业。学生的心理特点方面:认知上,学生虽具有逻辑思维及批判思维能力但普遍尊重权威;情感上,经调查,在十九大提出关于心理学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的影响下,学生满怀心理学服务于社会的热情;行为上,总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由于平时所学偏理论化,对自己的能力又不很自信。另外,从时间上来看,大三上学期,没有考研、找工作等压力,精力和时间充沛,可以多参与实践。
和以往教学比,本课程在设计中不仅考虑了如何实现创造教育的理念,也考虑了如何完成心理学服务于社会的使命,增加了三个环节:研讨、探究环节,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最前沿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了情感与价值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也提高学生利用所学心理学知识服务社会的信心和决心;课后的师生交流和互动环节,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利于进一步的师生互动,也给学生创设了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彰显了独特的教学文化。

我对课堂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依据等方面考虑的。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怎么应用ABA行为分析原理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进行干预,实现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把心理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信心、情怀及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实现情感领域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应用ABA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能力领域的目标。
教学方法。在课前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给其提供教学支架,以批判性、生成性的方式获得知识传授的目标;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使其学会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通过对ABA局限性的探究,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真实案例,学校实践中的问题的解决,让知识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认识到了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及价值,增强了利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自信、情怀和担当,通过对ABA局限性的探讨,增强了学生关于权威知识并不一定毫无缺点的认知及批判精神,自闭案例的选择促进了学生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及进行科普知识的决心。

设计依据。本教学设计依据的是学生的特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及创造教育的理念。针对学生普遍尊重权威、缺乏把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信心,设计了批判思维及实践环节;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设计了教学支架、先行组织者及增加大量的练习;依据创造教育的理念,设计了知识技能、情感价值及能力培养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受益良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增强了。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的讨论、演示及自主地解决真实案例中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服务社会的信心和效能感提升了。上课前,学生有把心理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热情,但由于以往所学知识偏于理论,所以缺乏信心。经过教学,学生自主地学会了如何利用ABA原理对一个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进行干预, 这极大地提升了其应用心理学知识于实践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思维方式被革新了。由于问题的解决是自主性、过程性、生成性的,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思维被激发,最终其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尊重权威的思维方式也被彻底革新了。
课上学习进行了课后的延伸。课后,学生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寻找其他典型案例,解决问题、建立案例库,这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逐渐扩大了学习资源。

通过这次创造教育示范课,我对创造教育有了更深的体会。
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特点等;要肯让出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深度思考、体验与交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通过学生参与的过程深度学习;另外,还要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要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者有机结合。创造的教育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传授,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如何进行情感价值的塑造,而且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都要严谨、细致地进行思考。
同时,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保持专业的严谨性、前沿性、与时俱进性及对知识的批判和创新精神,如不断地更新国内外相关的前沿资料,讲解的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尤其是重要专业术语)的英语名称,利用现代化手段(如BB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及理论的优缺点评价等,而且还要用教师的情怀、品格、担当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品格的培养及其对知识的价值的塑造。

总之,我对于创造教育示范课堂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和实践中,希望以上实践和反思能给其他老师一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