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侨办2019年“华文教师证书”研习班在我校开班

发布时间:2019-08-19 供稿单位:国际汉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撰稿:黄雪 网络编辑:王晓 浏览次数:

  8月14日,由国务院侨办和中华海外联谊会主办、我校华文教育基地承办的2019年“华文教师证书”研习班在我校开班。国务院侨办、中华海外联谊会一级巡视员汤翠英,吉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吉林省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徐崇恩,吉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陈香林,吉林省委统战部八处处长张野,吉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部负责人金姝,我校党委副书记王延、党委统战部部长艾春明、国际汉学院院长兼华文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金晓艳及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19个国家的67位华文学校校长和教师参加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王延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及我校涉外培训基地的总体情况。他说,近年来我校涉外培训基地结合自身优势,承办了六十多期海外华文教师、外国本土汉语教师、发展中国家教育官员来华培训、研修项目,以及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共接待包括本期培训学员所在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的两千余人来我校培训、研修。他指出,通过承办多样化的来华研修培训工作,我校努力加强与世界各个国家教育界、华侨华人的广泛联系,搭建起共同助力华文教育发展和支援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平台,同时努力加深海外华侨华人、海外教育同行和朋友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国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广泛合作。他鼓励学员们在培训期间,尽可能多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美丽长春,感受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的东北师范大学。

  汤翠英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她介绍了国务院侨办、中华海外联谊会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主要项目模式,以及海外华文教育教材的出版情况和留根工程夏令营等活动。她说,此次研习班中有我熟悉的老面孔,但更多是新面孔,这从侧面反映出海外华文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这是一个好现象,这是祖国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徐崇恩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根”“魂”“梦”是新时代侨务工作主线。华文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这条主线的寻根者、铸魂者和追梦者。华文教育是沟通世界的桥梁,承载着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使命。各位海外华文教师以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为己任,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员代表、德国莱茵中原学校校长冯爱民和日本华文书院可越校长在开班式上致辞。她们分别介绍了德国和日本及其所在学校的华文教育发展情况。她们表示,祖国的强盛日渐惠及海外华人华侨,尤其是国务院侨办、中华海外联谊会近年来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接近发展最急需、最核心的部分。越是身在海外,越是热爱祖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继续努力让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本期研习班为期18天,培训内容主要为汉字、词汇、修辞、语法、语音、古汉语等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课堂教学、华文教材分析、汉语教学测评、汉语教学法、中华文化知识、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等内容。学员们还将到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长影旧址博物馆等地参观考察,让学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东北历史和文化,感悟长春的文化魅力。培训结束后,海外华文教师将参加证书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卷面考试和教学实践能力考查,最终将获得《汉语知识与能力》《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华文教学实践》三个科目的成绩等级报告和《华文教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