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我校举办首届满语文“翰墨杯”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满语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当日上午,首届满语文“翰墨杯”书法大赛在我校民族民俗博物馆举行颁奖典礼。原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福有、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我校党委书记杨晓慧、副校长王占仁等出席了颁奖典礼。本次大赛由我校与吉林日报社等联合发起,由我校刘厚生教授担任主席的中国满语言文化发展联盟具体组织实施,是首次面向全国号召与征集满语文书法作品的全民参与性大赛。
当日下午,我校主持召开“满语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满语现存情况与区域性民族语言政策、现状、保存、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来自北京、新疆、内蒙古和吉林的学者及专家对于满语现状及发展纷纷献言献策。
我校在满语文研究和传播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并且一直为保护和传承满语文化不遗余力。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李洵先生为代表的我校明清史研究所相关学者率先为研究生开设满文课,编写了《满语文教程》。2002年,我校成立了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为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生开设了满语文课,编著的《满语文教材》《满语口语读本》等教材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好评。为了承继‘绝学’,推广满语文,我校举办过两届满语学习班,义务接收校外大学生和各界人士数十人前来学习,为大众了解满语文、学习传承满语文搭建平台。2008 年,我校成立满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并相继在吉林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白山市江源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教学和科研基地。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9 年,满语文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校刘厚生教授被评为吉林省满语文传承人。2016 年,以我校刘厚生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满语文保护抢救口述史与满语音像资料库建构”成功立项。该项目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对国内在世满语掌握者全面走访考查,面对面整理口述史,通过建立满语音像资料库,对满语进行全面保护与抢救,本次满语文“翰墨杯”书法大赛同时也是全国满语文书写和口述的普查方式,是该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