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我校教师教育研究院、教育学部联合举办了“基础教育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学术论坛。来自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博士研究生,以及全国十余所中小学名校长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了专题报告,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达12000余人。我校副校长徐海阳、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我校社会科学处处长白冰主持。
会上,徐海阳指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教育振兴,通过深化基础教育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能够助力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吕立杰强调,“学校-社区互动”理论体系的构建,扎根本土,聚焦问题,对破解基础教育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随后,我校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作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结题报告,他介绍了课题研究基本思路,指出了农村学校现实问题,总结了学校改进实践路径,呈现了学校改进发展愿景。最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为项目组颁发结题证书并致辞,他对该项目在丰富农村学校改进理论体系、探索农村学校改进有效途径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在上午专家报告中,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我校教育学部马云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东娇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新平教授以及我校教育学部教授、附属小学校长于伟、长春市西五小学校长丁国君、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我校教育学部秦玉友教授、我校原副校长柳海民10位专家先后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改进原生态教育、学校共生性发展等主题作学术报告。该环节由我校教育学部副部长唐丽芳、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主持。最后,李广教授对上半场会议内容进行总结。
下午分设以高校专家学者、中小学名校长、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三个平行论坛,由我校教育学部邓涛教授、赵岚教授、唐丽芳教授、杨鑫副教授、王艳玲副教授、解书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人。下午论坛主要围绕基础教育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价值取向、农村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策略与方法、基于“学校-社区互动”模式的基础教育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基于“U-G-S”模式的基础教育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等议题进行专题报告。
基础教育学校改进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中小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本次论坛旨在总结与提升“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改进原生态话语体系,为农村学校改进原生态研究提供价值引领,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