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激发态与非绝热效应

发布时间:2025-11-18 供稿单位:化学学院 点击次数:

标题:电子激发态与非绝热效应

报告时间:20251119日(星期 9:00-10:00

报告地点:人民大街校区化学学院 化三报告厅

主讲人:崔刚龙

主办单位:化学学院

     报告内容简介:

化学、生物、材料、大气等研究领域都涉及极其复杂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计算模拟,特别是从头算模拟,在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微观物理机制、预测实验、理性设计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进一步发展适合不同复杂体系的激发态电子结构和非绝热动力学方法, 提高精度和效率。在本报告中,主要汇报崔教授课题组过去几年间在非绝热动力学方法及其在化学、生物及材料体系方面的一些工作。包括:(1)课题组发展的能同时处理内转换和系间窜跃的非绝热动力学方法;2为了提高模拟效率,课题组进一步发展了非绝热和旋-轨耦合的算法,并用于模拟量子点和有机金属体系的激发态弛豫及界面间的载流子迁移动力学;(3利用机器学习和低标度的激发态电子结构方法进行激发态计算和非绝热动力学模拟。

主讲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导师:方维海 院士)、德国马普煤炭所洪堡学者、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理事、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及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化学会理事。主持了基金委重点、重点国际、重大课题,科技部大气重点研发专项和催化科学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参加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科学中心项目、“111”创新引智基地等。一直从事光化学、光生物、光催化及光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电子激发态和非绝热效应对复杂体系的电子激发态和非绝热动力学过程,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自然子刊、JACS、Angew. Chem.、CCS Chem.等论文230余篇,撰写英文书籍2章。2017年荣获中国化学会唐敖庆理论化学青年奖。2025年荣获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银质奖章(科学研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