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教学的认知神经科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5-11-17 供稿单位:外国语学院 点击次数:

标题: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教学的认知神经科学阐释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19:00-20: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741-774-468

主讲人:卢植

主办单位:外国语学院

报告内容简介:

AI技术可为外语教学提供启发,譬如跟踪和分析外语学习者读写听力练习等环节的实时海量数据,但AI也有潜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引发教师焦虑感,导致教育教学信念动摇、育人信仰松弛、教学职业倦怠感增加。对学习者而言,AI模型的“信息茧房”和AI“幻觉”易弱化学习动机,催生抄袭剽窃等行为。AI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乃至挑战着教育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念。强化学习者的思维-认知能力和创新创造力是外语教学和学习的根本目的和首要目标。对AI融入外语教学的效能和价值所在,外语教育工作者有责任给出科学分析和理性应对。教育神经科学致力于探索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神经机制,揭示大脑在知识获取、信息加工与技能发展过程中是如何运作的。因此,推动基于脑科学的教学设计,强调认知负荷管理和多感官整合学习策略,可以实现优化教育实践,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主讲人简介:

卢植,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兼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二语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翻译传译认知研究联盟副理事长。《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Journal of Linguistic Studies, Language Section in Frontiers of Psycholog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在SCI、SSCI及CSSCI期刊如Cortex, System,Brain and Language,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部和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应用语言学概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重大及规划项目10余项。获2022年“首届国家教材奖”一等奖(集体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