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25-04-29 供稿单位:社会科学处、教育学部 撰稿:朱文辉 点击次数:

获奖成果

《学术治理的内卷化:内涵表征、生成机理与破解之道》

《高等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

东北师范大学 朱文辉著

教育学青年奖

一、篇章结构

论文共分为4部分。首先,分析了作为“社会学之眼”的内卷化理论的内涵,为谋篇布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学术治理内卷化主要体现在治理的表层化、技术化、外塑化三种倾向。再次,论述了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双向合谋,这是学术治理内卷化的生成机理。最后,只有打破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的主动媾和关系,才能真正打通学术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内容

文章从主要表现、影响后果、生成机理和破解之道几个部分予以系统阐释。1.学术治理的内卷化主要表现为:首先,多元参与的网络化治理主体与学术治理效果的表层化问题。其次,学术治理的内卷化还表现在多种方式并用的治理手段与学术治理的技术化现象。最后,学术治理的内卷化还表现在细致入微的治理内容与学术治理的外塑化倾向。2.学术治理的内卷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引发措施加强与成效不彰之间的恶性循环。其次,严重影响我国高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后,以复制出越来越多的低水平的学术成果为代价。3.学术治理内卷化的生成机理:学术治理的内卷化并非发生于外生变量的强迫而学术群体集体屈服之时,而是开始于学术群体从屈服转变为对外生变量的主动应承,并持续性再生产出更多不合理的学术规则之际。4.学术治理内卷化的破解之道:首先,为学术而治理:匡正学术治理的价值立场。其次,通过学术手段来治理:达成学术群体认同的平等契约。最后,由学术群体来治理:建立以代表作为主的同行评议机制。

三、观点和方法创新

一是以内卷化的“社会学之眼”,为学术治理提供了独特又宽广的视角。二是认为学术治理内卷化并非通常所说的发生在外生变量的强制与内生变量的服从之下,而是源于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双向合谋。三是学术治理内卷化的破局,亟需打破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的主动媾和关系。

四、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论文被《新华文摘》2020年第21期部分转载;入选《文史哲》和《中华读书报》联袂开展的2019-2020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文献;获得“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研究对于建立组织协同的学术治理模式、提升学术治理的内生动力、改善学术治理生态环境,从而为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的脱颖而出提供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