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 古埃及文明中的“法老”概念

发布时间:2025-03-03 供稿单位:社会科学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撰稿:葛会鹏 点击次数:

  《古埃及文明中的“法老”概念》一文发表在《历史研究》2024年第6期,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代埃及图谱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被《历史学文摘》2024年第4期转载,被《新华文摘》2024年第23期论点摘编。作者为我校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葛会鹏副教授。

  古埃及“法老”一词是从《圣经·旧约》传播到希腊罗马,进而走入近现代西方学者的笔端,是学者对古埃及国王称谓的误读和以讹传讹的结果。“法老”对应的古埃及文字,最初用于描述古埃及王室建筑物,从新王国中后期开始被用于指代社会处于动荡状态或不具有神圣属性的国王,尤其被外来统治者利比亚人、努比亚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经常使用,试图表明自己与古埃及的传统有着继承性,同时又不失去作为统治者的独特身份。可以说,“法老”一词体现了古埃及新王国中后期之后埃及本土人对国王的认识更加多元,甚至表现出了对国王的嘲讽,也更多地表现出了外来统治者对埃及文化的有限接受和对自身不同于传统埃及国王身份的强调。“法老”的身份伴随埃及王朝的更迭而发生变化。从时空上看,“法老时代”存在两个维度:一是现代学者限定的“法老时代”;二是古埃及文献中被称为“法老”的国王统治时代。严格来说,第一个在埃及文献中被称为“法老”的国王,以及最后一位被称为埃及  “法老”的国王之间的时代,才是古代埃及人心中的“法老时代”。

  本文是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团队成果之一,该团队由张强教授领衔,发挥我校世界上古史和中西古典学的优势传统,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研究涵盖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西方古典学、拜占庭学等方向,尤重古文字、古文献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团队成员注重从整体视角探讨古代文明的相互联系,着力构建以中西互动互鉴为主轴的古代史研究范式,有效提升我校在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学术影响力。围绕相关主题,近年另有数篇文章发表于《世界历史》、World History Studies等权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