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将近代西方圣经批评学与历史学相结合,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文明起源问题。其实,对于西方人而言,圣经不但是宗教教义的来源和伦理道德的规范,还是一部最重要的历史著作,只是在中世纪时,由于神学家偏爱寓意解经,使得圣经的历史意义未得彰显。宗教改革使得神学家开始重视圣经的字面意义,积极地探讨圣经的记载是否与历史事实相符,从此,历史的方法开始进入圣经研究中。学者们不但试图知晓圣经所载事件的真实性,还试图知晓圣经成书的过程及每一章节的作者。在这种严格的实证方法的检验中,对于圣经的怀疑日趋成为主流,这种质疑在1860年英国圣经批评学家发表《随笔与评论》后达到了顶峰,然而,由于圣经批评学并不能完整的重建古史,更由于圣经对于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使得西方学者对圣经从“疑”走向了“释”,这一过程与现代中国以古史辨派为核心的古史研究发展的历程有着诸多相似,可以为中国学界的古史重建提供诸多启示。尽管对于中西双方的史学家而言,完整地重建古史都只是“高贵的梦想”,但这种追求对于塑造价值认同和民族认同都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信”“疑”还是“释”,皆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观点的争鸣,实为这一学术课题保持生命力的源泉。
本文是历史文化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该团队的研究涵盖西方思想史、宗教史、日本史、国际关系史等方面。文明比较和互鉴是近年来团队重点关注的领域。围绕这一主题,近期又有《比较视野下的近代西方古史辨伪研究》发表在2025年第1期《史学理论研究》,接下来研究人及其所在团队将在古史辨伪的中西比较方面继续努力,力争形成系列有影响的代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