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东师

2016.03.02
供稿单位
学生处
文字
李思逸 赵加琪
摄影
毛炜伟
指导教师
管立国
编辑
张轩维
审核
徐红彦
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信息化办
美术学院

致青春•爱理想——第十六届“理想与成才”报告团成员群像

点击次数:

他们,与你我相同;
  每天同样奔走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寝室之间;同样熬夜于学习、工作亦或科研……
  他们,与你我不同;
  千余个辛勤耕耘的日夜,万余次思维火花的激荡,他们凭借不懈努力、坚定信念,在这平凡的生活中洗濯出独特的光芒。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们在课业、学生工作、科研乃至更广阔的领域里出类拔萃。
  他们,就是第十六届“理想与成才”报告团成员。
  三年的历练,他们究竟走出了一条条什么样的道路?

拔萃在“德”

  大学教育,德育为先。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一名优秀大学生应不断追求的品质。
  化学学院的张诗将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到底。作为厚普公益学校的校长,她坚守志愿服务第一线。面对家长的质疑,她不气馁反而斗志昂扬,组织各项活动积极提高厚普影响力……最终,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她带领的厚普公益学校获得全国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柯尔克孜族姑娘吉尔哈丽·提力瓦尔地立志教书育人,建设家乡。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她通过行动将温暖传递给他人。珍视点滴、用行动努力回报社会,她向全社会展示了现代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人格魅力。

拔萃在“勤”

  图书馆是勤奋者的书斋。被称为“文苑学神”的孙名谣,三年共阅读500本书。课余时间她几乎都泡在图书馆,晚上伴随着阅览室灯光的熄灭才回到寝室。大三学年学分绩点高达4.98的经济学院李晓敏,对图书馆经济学类书籍了如指掌,她不用电脑检索,直接目光横扫取书。
  学习需勤奋,更需钻研。环境学院宁中华,通过广泛阅读基础科学的专业知识,斩获201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未来奖”等奖项。地理科学学院的冯滢瑛,在科研方面的勤奋超乎寻常,在别人享受在欢乐的春节氛围中时,她仍在为完成高质量的论文而忙碌着。在中科院举办的全国十一届第四纪学术会议上,她是首位在权威会议上作报告的本科生。
  来自教育学部的郑琦出版过个人诗集、包揽了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各类奖项和荣誉称号。他曾说“我要将教育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去热爱,为全人类的福祉打拼。”如今,他已保送至北京大学,在教育事业之路继续探索。

拔萃在“能”

  能力,是当代社会选拔人才的标杆。在大学,全面发展更是一项被人青睐的能力。
  校学生会主席李方乐以“高位思考、高端统筹、高效组织”的工作思路,让成员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体性而又不失法度;成功签约沈阳市名校的校学生会副主席张百合,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率先垂范,练就了她投身基层、关怀社会的情怀。校社团联合会主席鲁状,追求卓越是青春自强的底色,为同学服务是青春无悔的选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来自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张亚飞,在严格自律的同时带领寝室团队在前进的道路上并肩战斗,寝室成员连续三年综合成绩包揽年级前三。东北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摇篮,作为准人民教师的物理学院学生乌日娜,三年来一直坚持教师技能的训练,只为厚积薄发,为教师梦想奋斗余生。

拔萃在“坚”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这些逆境成才的故事值得我们关注和赞叹。
  当梦想突然被现实打破时,他不曾放弃。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放牛娃”魏建华,初入大学时父亲患病,为减轻家庭重担,他曾一周内接家教10余个。逆境并没有阻止他学习的热情,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学习成绩优异。
  当梦想遭遇贫困的逆境时,他不曾低头。音乐学院尚春来酷爱音乐,高昂的音乐费用曾令这个农村孩子望而却步,父母省吃俭用,他昼夜苦练,毅然踏上了艰辛的求学之路。来到东师的他更加刻苦,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校园好声音”等国内各大赛事中屡屡获奖,最终走上国际舞台。
  当梦想被伤病打断时,他选择坚持。体育学院的刘健松,母亲患先天性心脏病,父亲远在异乡打工赚钱。苦难没有把他压倒,他坚持每天5点半训练风雨不误,他经历着运动生涯中最让人痛苦的伤病,他也承载着运动生涯的众多荣誉,人生路上需要坚持,只要有梦想,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
  三年的历练,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的成长道路精彩纷呈?
  他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答案——“Ideals and Achievements”。
  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第十六届“理想与成才”报告团成员正用他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为“讲好东师故事、传播东师声音、弘扬东师精神”,不断凝聚和传递着青春正能量。